位置:传播教育艺术讲坛 》 浏览文章

【讲座资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从印刷术、版画到数字网屏

添加时间:2016-05-24 15:52:22 浏览:

讲座时间:

2016年5月28日15:00

活动地点:

方所成都店

主办单位:

 

四川美术馆 公共教育部

四川美术学院 版画系

协办单位:

方所

 

主讲人:

 

李川(四川美术学院原版画系副主任,现任新媒体艺术系副主任)

 

 

对谈嘉宾:

 

 

秦臻(考古学博士,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王立新(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影视学博士后、符号学博士后)

 

主持人:

 

 

冯石(四川美术馆策展人/艺术评论人)

 

 

 

 

活动内容:

 

 中国是印刷术以及版画的发明者,现存最早的版画是大英博物馆中国唐代(公元868年)咸通《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人类文明的成果因为 印刷术的发明而得到更为迅速的传播和普及。

 从甲骨、兽皮、石刻、玉版、金刻、竹简木牍、缣帛、纸书(雕版与活字印刷),到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印刷与书籍的成型;雕版印刷在宋仁宗时期得到了毕升的完善,并通过蒙古人传到了欧洲,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至此,版画及印刷艺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表达媒介,有力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为文化的广泛传播、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马克思甚至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时至当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短短数十年便使传统照片冲洗行业呈现颓势,对图像的占有方式也被像素不断攀升的iPhoneiPad等数码设备、Facebook、微信等社交软件所更替。当我们在手机屏幕、PC终端、iPad视窗浏览同一网页的时候,它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有种终结者的意味——数字和数码化的出现,01在这个时代取代了传统印刷所需的版,让一切变成了理性而冷漠的编码。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所有图像与文字都被数字网屏化的时代。可是,当我们反观历史的时候便会发现,无论是纸质书籍抑或数字化电子书,其核心价值都是承载人类文明的载体,我们实在无需拘泥于所谓历史上下文的发展逻辑,相反的,超越时间的分段界限才是找到世界内在逻辑的最佳途径。于是,版画与印刷艺术的手工性在这样一个时代被一再重提,手工的人文价值在今天得到了空前的尊重,这正源于人类对于所谓时代潮流的静观与反思——正是手工性与情感的天然亲缘关系,及其所呈现的偶然性与唯一性,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在这个数字时代的洪流中散发出人性的温馨气息。

 

对谈嘉宾

李川,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前版画系副主任,现任新媒体艺术系副主任。曾受邀参与英国 ARTLINKS、加纳 SaNsA InternationalArtistsWorkshop Ghana、台湾成功大学“大陆艺术家驻村计划”等国际艺术项目,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中国美术馆、重庆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秦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后,四川大学考古学博士,重庆当代美术馆馆长,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副馆长。主要从事美术史与美术考古学研究,文化遗产与古代物质文化研究。

 

王立新,北京大学影视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联合培养符号学博士后,重庆交通大学影视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影视传播学科带头人,教授,主要从事影视学、符号学方向研究。

 

© 2004-2020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029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