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时间:2016-01-18 16:59:39 浏览:次
“永逸杯”四川省首届行草书大展
主办单位: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委员会
永逸集团有限公司
展览执行:
四川省福宝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
2016年1月22日上午10点
展览时间:
2016年1月22日——2016年1月28日
展览地点:
四川美术馆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网 四川美术网
文轩网 艺术圈网 华夏艺术网 四川书法家网
99艺术网 中国原创艺术网 华西都市报
成都商报 四川日报 成都日报
四川电视台公共频道 四川书画艺术网
四川艺术网 四川新闻网 四川美术
《读 城》杂志 《现代艺术》杂志
《四川报道》杂志社 《上层》杂志
参展艺术家名单
评委作者:
何应辉 谢季筠 代 跃 何开鑫
刘新德 洪厚甜 文永生 傅仕河
冷柏青
特邀作者:
邓 涛 李 兵 张景岳 黄启国
徐德松 郭 强 舒 炯 王七章
谢和平 钟显金 林 峤 黄泽江
获奖作者:
特等奖
杨江帆(眉山)
一等奖
谢兴华(德阳) 黄永康(泸州)
李在兵(泸州) 徐右冰(资阳)
二等奖
王 (遂宁) 张邦来(泸州)
白井刚(泸州) 刘洪建(内江)
汤文俊(成都) 徐 进(南充)
刘 柱(内江) 张军文(南充)
蒲 剑(巴中) 陈泰锁(资阳)
三等奖
刘 静(遂宁) 王堂兵(雅安)
李小军(达州) 杨燕刚(内江)
王德跃(眉山) 张远大(泸州)
吴小兵(内江) 肖 刚(凉山州)
罗 锐(德阳) 曾昌盛(德阳)
王 瑜(绵阳) 蒲汉林(广元)
丁鲁川(资阳) 齐建霞(成都)
王 斌(资阳) 张亨山(乐山)
高 华(雅安) 陈 刚(遂宁)
程重华(眉山) 代明道(成都)
优秀奖
杨华德(成都) 王 洪(宜宾)
蒋 刚(资阳) 李 历(绵阳)
王湖益(广元) 胡尚敬(资阳)
李天桦(广元) 李雅玲(眉山)
吴朝晖(泸州) 金玉全(凉山)
杨井龙(雅安) 唐淑华(泸州)
甘 良(乐山) 赵智松(宜宾)
肖 云(广安) 文顶铭(南充)
苏 叶(成都) 唐卫东(广安)
段雪朝(广元) 何其健(宜宾)
何其壮(宜宾) 肖继业(眉山)
刘永凯(绵阳) 廖天东(凉山)
程星琰(成都) 唐 龙(绵阳)
陈尔荣(内江) 覃白璧(遂宁)
吕 楠(雅安) 李 飞(南充)
入展作者:
阿坝州
王 程 罗永禄 陈廷泉
巴中
余光明 罗永国 张巨强 侯 波
傅 严 薛德华 杨 雄
成都
公 伟 周 敬 李云川 周世尧
曾念位 杨 恒 蓝天果 李建雄
王旭明 陈荣仲 李秋阳 王书红
纪烈华 靳廷和 彭春燕 郭政权
任雅林 李家德 马 超 王书峰
赵亚平 胡小江 周月侨 宋二崇
段 涛 舒易团 付 兰 李孟良
钟杨琴笙 付安平 刁 莉 胡建锋
张 凯 应 军 刘 舒 林敏华
李祥瑞 李秋岑 伍星衍 于 洁
吴 梅
达州
刘高超 王锡军 谭 伟 张 林
冯圣城 谢俊杰 唐天晓 姜 强
德阳
唐天晓 谭显刚 冯 良 卢 君
谭 桥 王晓堂 麦兴东 王龙学
李传晖
广安
杨 建 陆华凯 蒲天荣 戴亚军
廖长明 唐 兵 雷 宇 周永生
陈 平 冯 毅 杨仁鸣 冯清修
胡旭冰
广元
罗小敏 何国发 张永霖 李先基
张宽生 陈旭胤 朱光泽 乐青铭
乐山
李 建 卫 明 伍春冬 张绍云
徐 琳
凉山州
王 斌 姜明祥
泸州
钟历红 陈海平 黄学武 叶永兴
鲁明全 舒守成 陈 霞
眉山
何 鸿 李国莲 颜振东 佘仕友
龚 勇 章明直 鄢 斌 姜志臻
陈敦良 何 畏 陈仲文 解发清
绵阳
马国华 于 江 史金国 雷 清
母贤双 蒋 刚 仇国永
内江
陈 亮 曾国武 田 源 曾从海
周汝成
南充
严昭裕 吉世军 梁 斌 杨善晴
王泽松 冯 政 李子健 吕双良
郎栩瑶 宁绍松 满延志 杨 平
陈海林
遂宁
邓 奎 邓天伟 刘朝凯 柯小伟
吴 健 赵 焱 宋世辉 周胜勇
李培友 黄红梅 陈 平
雅安
田昭敏 钟诗奇 彭 刚 郑 洪
宜宾
曹运军 李远梅 洪海强 张 强
温茂林 罗洪春 付仲勋 刘芮东
蔡 强 徐洪勇 何钦礼
资阳
吕天友 吴应森 蒋 刚 付 蕾 周显华
自贡
黄 达 龚 岗 杨任坚 廖建能
陈文华 罗 建 郭 昤 张 逸
前言
书法的艺术自觉并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始于汉末魏晋,其中最为璀璨也是最具时代特征,对后世影响也最为深远的是行草书的创作在这一时期进入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高峰时期,之后书法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行草书创作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产生了诸多独具风格的行草书大家并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书法经典。在当代,行草书仍然是书法创作的主流形态,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植根传统,回归经典,返本开新的发展理念获得广泛共识,形成了当代行草书注重传承、风格多元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近十年来,在重新审视传统经典的过程中,广大书家对清中期以来抑帖尊碑的理性反思,使以“二王”为代表的帖系书风在当代得以复兴并渐成风气而成为当今行草书创作的主流体势。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我省的行草书风,在总体上继续保持固有的巴蜀文化特质并多元发展的同时,与时俱进,从善如流。既坚定独立的审美判断,择其善者而从之,又通过进一步挖掘与弘扬传统经典中独具风格的书法体势获取丰富的滋养,使当今四川行草书发展的多元格局更加巩固,且在形式技法、个性化笔墨语言及文化品格等方面均有了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势头。更多的年轻作者展露头角并在全国的各项展赛中屡创佳绩,让四川行草书创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了更为坚实的后劲。
为集中展示近年来我省行草书创作成果并奖掖人才,更加积极地引导与推动我省行草书的创作与发展,我们举办了本届“永逸杯”四川省首届行草书大展。本届展览共收到省内外川籍作者来稿1089件,组委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评委经过三轮评审,遴选出入展作品,最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出获奖作品65件,入展作品178件。从本次投稿和入展、获奖作品的情况来看,基本上代表了我省近年来行草书创作的最高水平。从获奖入展作品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传统的深入挖掘、经典的解读与诠释,还是形式技法的深度、笔墨语言的丰富以及个性的张扬等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相信,本届展览的成功举办,定将对我省今后行草书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届展览得到了永逸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该公司在“优质永逸、诚信永一”的经营理念下,以“尽心尽力、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诚实守信做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他们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并以此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引领。在此我们对该公司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委员会
2016年1月22日